查看原文
其他

二十四节气丨谷雨

2016-04-19 中国农业博物馆


谷雨

春季最后一个节气

4月19日 农历 三月十三

────

今日,4月19日,太阳到达黄经30°,谷雨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,“三月中,自雨水后,土膏脉动,今又雨其谷于水也。盖谷以此时播种,自下而上也”,故此得名。谷雨分三候:“一候萍始生,二候鸣鸠拂其羽,三候戴胜降于桑。”谷雨后降雨量增多,浮萍开始生长,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,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了。每年到这个时候,雨水明显增多,而且这时桃花正在开放,所以也有人称这时候的雨为桃花雨或桃花泛。谷雨将谷和雨联系起来,蕴涵着“雨生百谷”之意。“杨花落尽子规啼”,人们这样形容谷雨,此节过程中,我们就要和春天依依惜别了。 

图:敦煌壁画“雨中耕种”


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、作物新种,最需要雨水的滋润,所以说“春雨贵如油”。这时,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水较丰,对水稻栽插和玉米、棉花苗期生长有利。“蜀天常夜雨,江槛已朝清”,这种夜雨昼晴的天气,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。


全国各地谷雨农谚有:

谷雨麦挑旗,立夏麦头齐。

谷雨麦怀胎,立夏长胡须。  

谷雨打苞,立夏龇牙,小满半截仁,芒种见麦茬。

棉花种在谷雨前,开得利索苗儿全。

谷雨前后栽地瓜,最好不要过立夏。


图:谷雨祭海


从气象角度看,谷雨预示着大自然的雨水更加充沛,以农耕为主的先民,早把这一节气作为农事的重要时节。而以捕鱼为生的渔民,历来认为,谷雨时节,百鱼上岸,是出海捕捞的吉日。为了祈求神灵庇佑他们的海上生产一帆风顺、鱼虾满舱,遂于每年出海的前一天,即谷雨节,向众神(龙王、海神娘娘)献祭。过了谷雨,百鱼近岸。这天渔民们举行隆重的仪式,祈求出海平安、鱼虾满仓,威海地区的祭海,是民间最大的海上祭祀活动。



图:谷雨采茶


农谚说:清明芽,谷雨茶。谷雨茶,就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,也叫二春茶。茶农们认为,只有在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做的干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谷雨茶,而且还有一个苛刻的要求,必须是在上午采摘的。因为春季温度适中,雨量充沛,加上茶树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,无论色泽和口味,香气宜人,而且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。所以,春茶受到茶客的追捧。人们认为明前茶、雨前茶都是一年之中茶的佳品。


图:仓颉庙


谷雨一词的来历很有意思。传说五千多年前的一天,走遍名山大川的轩辕黄帝左史官仓颉席地而坐,依照星斗的曲折、山川的走势、龟背的裂纹、鸟兽的足迹造出了最早的象形文字。在他之前,人们一直用打结的绳子来记载事件,生活在巫术横行、人鬼混居的浑沌之中。“仓颉造字,而天雨粟,鬼夜哭。”上天为生民贺喜,降下谷子,鬼因为再不能愚弄民众而在黑暗中哭泣。人们从此把这天叫做谷雨,并在每年的这一天,祭祀仓颉,并称他为圣人。陕西白水县,有一座庙,香火很旺谷雨那天更是人满为患,那就是祭祀中国文字创造者仓颉。据说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。



图:香椿鱼儿 


谷雨有不少习俗和禁忌,吃“香椿鱼儿”是这一天普遍的习俗。古代农市上把香椿称椿,把臭椿称为樗。据说早在汉朝,我们的祖先就有食用香椿的习惯。香椿还曾与荔枝一起作为南北两大贡品,深受皇上及宫廷贵族的喜爱。宋苏颂盛赞其“椿木实而叶香可啖。”在北方,人们采摘下鲜嫩的椿芽,拿鸡蛋和的面一裹,放到油锅里炸,出锅后撒上花椒盐,就是“香椿鱼儿”。“椿”与“春”同音,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,人们舍不得这明媚的春光,所以吃香椿鱼儿再次细细品味,留住春天,寓意年年有余。


图:清吴俊绘“采摘荆桑图”


《孟子》说:“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。”桑林在某种意义上,成了古人理想国的象征。有村庄处,必有桑林。“谷雨三朝蚕白头”,谷雨前后,任何人不得去左邻右舍窜门,即便是衙门的官差也不得下乡,以免冲撞了蚕神。等蚕上山了,祭过蚕神嫘祖,方才解禁。


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,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变化相适应,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。《素问·保命全形论》说: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”。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,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,保持内、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、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。谷雨这个节气后降雨增多,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,人体在这段时间颇显困乏,但人体的消化功能正处在旺盛时期,所以正是使身体受到补益的大好时机,应适时进补补血益气的食物,增加身体抗病的能力,是健康度夏的有效方法。





长按二维码关注农博微信
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